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_www.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在线看

    歡迎訪問安徽自考服務網!本站為考生提供安徽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安徽教育考試院http://www.ahzsks.cn/為準。

    城市:
    自考查詢:

    安徽自考服務網> 試題題庫列表頁> 資料:在某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對會計事務所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檢查中,檢查人員發現旺達公司2015年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底稿存在如下問題:(1)審計工作底稿雜亂,底稿中沒有交叉索引。(2)庫存現金監盤數與賬面記錄相差36元,沒有進一步的說明或補充證據。(3)應收賬款回函約50份裝訂在一起,沒有“應收賬款回函匯總表”,且對于回函不相符者,沒有補充審計說明或補充審計證據。 (4)“無形資產審定表”中確認的“無形資產-藥品批號”360萬元,但在無形資產審定表后面附有的該藥品批號文件顯示,該藥品批號歸旺達公司的母公司-榮華公司所有。(5)在審計工作底稿形成的過程中,重要數據、資料的歸集,缺少審計人員審計軌跡和專業判的記錄。于是,檢查人員認為該項目負責人的項目組內部復核沒有真正實施。【要求】檢查人員是否有理由認為該項目負責人的項目組內部復核沒有真正實施?并適當進行分析。

    2016年10月審計學

    卷面總分:120分     試卷年份:2016    是否有答案:    作答時間: 120分鐘   

    答題卡
    收起答題卡 ^

    試題序號

    資料:在某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對會計事務所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檢查中,檢查人員發現旺達公司2015年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底稿存在如下問題:
    1)審計工作底稿雜亂,底稿中沒有交叉索引。
    2)庫存現金監盤數與賬面記錄相差36元,沒有進一步的說明或補充證據。
    3)應收賬款回函約50份裝訂在一起,沒有“應收賬款回函匯總表”,且對于回函不相符者,沒有補充審計說明或補充審計證據。 
    4)“無形資產審定表”中確認的“無形資產-藥品批號”360萬元,但在無形資產審定表后面附有的該藥品批號文件顯示,該藥品批號歸旺達公司的母公司-榮華公司所有。
    5)在審計工作底稿形成的過程中,重要數據、資料的歸集,缺少審計人員審計軌跡和專業判的記錄。于是,檢查人員認為該項目負責人的項目組內部復核沒有真正實施。
    【要求】檢查人員是否有理由認為該項目負責人的項目組內部復核沒有真正實施?并適當進行分析。


    上一題 下一題

    更多題目 請在 下方輸入框 內輸入要搜索的題目:

    18.在獲取的下列審計證據中,可靠性最強的通常是

    • A、A.被審計單位編制的成本分配計算表 

    • B、B.被審計單位提供的銀行對賬單

    • C、C.被審計單位連續編號的采購訂單

    • D、D.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提供的聲明書

    注冊會計師A正在對乙公司2015年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乙公司2015年未審的財務報表利潤總額為1000萬元,整個財報層次的重要性水平為100萬元,發現乙公司存在下列事
    項:
    1)乙公司應收賬款存在負數明細20萬元,乙按應收賬款余額的3%計提壞賬準備;
    2)乙公司銀行存款余額150萬元,拒絕注冊會計師發函詢證;
    3)乙公司在2015年的12月26日的銷售給公司W的銷售,在2016年1月5日發生退回,
    其收入為6000萬元,成本為4000萬元;
    4)乙公司將銷售給X公司1500萬元錯記為Y公司;
    5)乙公司的占資產總額80%的8000萬元存貨,拒絕注冊會計師監盤;
    6)2016年3月5日,新聞媒體報道乙公司從M國進口大量轉基因農作物生產某種食品,
    導致絕大部分消費者不再購買該食品。盡管乙公司聲稱3月15日后市場上銷售的食品不含有轉基因成分,但乙公司的銷售量連續數日為零。對此,乙公司已在財務報表附注6中進行了適當披露。假定不存在其他需要在審計報告中反映的事項,注冊會計師認為乙公司的持續經營假設是合理的,但該事項的最終結果仍具重大不確定性。
    【要求】分別針對上述事項,注冊會計師應該出具何種類型的審計意見;針對事項(6)除發表審計意見外,是否還需要在審計報告中另外反映該事項,如認為不需 要在審計報告中反映,請簡要說明理由。


    如果在銷售總賬.明細賬中登記并未發生的銷售,或者已實現的銷售不入賬,這些是違反了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的

    • A、存在或發生認定
    • B、完整性認定
    • C、權利與義務認定
    • D、表達與披露認定
    • E、分類認定

    掃碼查看答案

    掃碼查看試題答案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